1. <form id='affcec'></form>
        <bdo id='affcec'><sup id='affcec'><div id='affcec'><bdo id='affcec'></bdo></div></sup></bdo>

            澳门美高梅官方网站

            来源:华宇娱乐  作者:   发表时间:2018-06-30 14:21:03

            网上推举截止到11月28日,经过网络推举产生的前50名被提名人将成为正式“年度人物候选人”,可进入下一轮百名评委团评选。

            11月底,由“百人评委团”投票确定23名“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候选人”名单。

            “百人评委团”是由35名国内媒体主编精英、20名知名企业家、20名经济学家、25名国内外知名人士组成的,他们将对网站推举的前50名和合作媒体、社会团体、知名商学院推举的候选人进行投票,投票结果选出23名“2005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候选人。

            11月底,召开新闻发布会,“2005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3名提名奖正式发布。

            12月初至12月底,百人评委团将对23名候选人进行第2次投票,评选出“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获奖名单。

            2004年获得“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称号的有:为8万审计干部潸然泪下的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中央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全球最大电子商务网站的缔造者马云,打造全球即时通讯帝国的“QQ王”马化腾……

            从2000年首届评选至今,共产生55名获奖人物;其中,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海南省省长卫留成当年在企业任职期间都曾经获得”年度人物”称号;其中,体现经济学家良知的吴敬琏、率领企业成功实现品牌国际化的张瑞敏、成就大型科技企业的柳传志等,都曾是“年度人物”获奖者。

            另外,重庆普通农妇熊德明因为向温家宝总理“说实话”也曾经当选“年度社会公益奖”,因为举报“伪奶粉”引发阜阳奶粉事件的农民高正也曾经被列为“年度人物候选人”。

            每年进行的“年度人物评选”这一活动本身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界的一大盛事。对于历届的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新华社、《人民日报》、《参考消息》、路透社、香港《文汇报》、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境内外上百家媒体进行了大量报道。有媒体曾将“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暨颁奖活动”评为“年度最佳电视创意”。并将“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称为“中国经济领域的‘奥斯卡’”。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2005年底,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屏幕上,“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将成为一场把握经济脉动、激荡经济思想的年度视觉和思维盛宴。

            沪深大盘继续低位徘徊,失去了方向,甚至失去了上涨或下跌的动力,投资者们不得已,只好把钱袋抛给了这只“疯狂”的权证

            延续前日的涨势,宝钢权证开盘后巨量攀升,曾一度摸高至1.965元,并维持高位振荡,下午两点开始跳水,多空转换瞬间完成,10分钟内即跌至1.310元,跌幅超过26%。又在10分钟内,几个亿的天量换手之后,股价重又拉回1.80元附近。暴涨暴跌的时间只有20分钟,赚钱或赔钱的几率不可预测,对着电脑屏幕每眨一下眼睛,价格可能就已经变化了几个点位。在如此惊心动魄场面之下,炒权证的朋友们大概连上洗手间的时间都不敢有了。截至收盘,宝钢权证最高至1.965元,最低1.310元,全天振幅高达36.81%,成交20.986亿单位,换手率达541%。成交金额377500.85万元,接近深市成交总额,达到沪市成交的一半。申银万国研究所首席分析师桂浩明称,成交金额超过30亿,但实际上真正介入操作的资金恐怕不会超过10亿元。显然,T+0交易制度允许同一交易日反复买进卖出,给主导行情的机构与跟风的中小散户提供了足够的炒作“弹药”。

            尽管宝钢有正股价格再创新低,证交所对违规的异常交易予以处罚、投行警告钢铁股认股权证可能成为废纸一张、市场人士提醒权证扩容将使宝钢权证价值回归等各种利空消息,在短暂的修整之后,权证的走势似乎变本加厉,更加疯狂,几个交易日下来,股价已经达到前期高点附近。尤其在成交方面,更是疯狂到了极至,将近38亿的交易金额,已经超过500只A股总和,和深市交易总额只在伯仲之间。

            谁都知道,宝钢权证的行权价格是4.50元,而G宝钢今日收盘只有3.80元。这就是说,权证投资者弃3.80元的G宝钢不要,而花钱买权证准备到2006年8月30日以4.50元的价格向宝钢集团高价购买G宝钢股票。雷曼兄弟报告更是直言不讳“钢铁类认购权证都是废纸一张”。然而,在目前股票市场热点乏善可陈的背景下,权证还是点燃了游资的炒作激情。从这一点上说,宝钢权证12个交易日上涨157.45%也就不足为奇了。简单的说,宝钢权证越是疯狂,就越容易吸引更多的短线资金进来“游戏”,游戏到了狂颠的时候,忘记了“本份”。而宝钢股份经过前期大股东40亿资金的“护盘”营救之后,真正的市场主力或许早已趁机退出。没有了“主心骨”的宝钢巨无霸,想要抬头,谈何容易啊。

            宝钢权证成为“脱缰野马”,并不完全是违规炒作的结果,否则上海证交所的调查早已将其“打回原形”。权证暴涨在国外不足为奇,以香港市场为例,权证在一个交易日内出现600%至700%的涨幅时有发生。国内此次重开权证交易,在当时《证券法》未修订的情况下,就为权证交易先开“绿灯”引入T+0。T+0之下,参与者快进快出,赚取短线头寸的同时,价格方面的剧烈振荡其实是不能避免的,事实上,这也正式权证的魅力所在。

            可以想象,权证交易的火爆,让交易所和券商眉开眼笑,因为股市连续的低迷,已经叫券商的佣金收入锐减,而单一只权证的交易就能达到500只股票的交易总和,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熟视无睹。投资者每一次买进卖出,都会有券商和交易所的“提成”。在券商经营日益惨淡的今天,如此大快人心的“增收”好事,管理层“援手券商”正好可以顺水推舟。宝钢权证借股改之机横空出世,或许正是交易制度全面改革的试验田。

            新修订的《证券法》删除了证券公司接受委托或者自营,当日买入的证券,不得在当日再行卖出的规定,T+0交易制度在未来重新推出,已经没有了法律方面的障碍。有消息称,中小板完成股改之后,将会首先推出T+0交易制度。一旦T+0整体推开,券商的好日子又要回来了。

            到目前为止,除了宝钢之外,两市已有长电、万科、新钢钒、鞍钢新轧、白云机场、武钢股份等6家公司的股改方案中推出了权证产品,未来权证市场将迎来超过40亿规模的大扩容。北京首放孟庆来认为,一只宝钢权证已经吸引了大量的热钱参与其中,而使沪深两市主板市场严重“失血”,那么后市一旦权证产品出现大扩容,则势必引发更剧烈的动荡。

            江苏天鼎秦洪认为,宝钢权证一个交易日可以反复操作且近期走势也的确红火,已树立了极强的赚钱效应,现在不少短线爱好者已经不谈价值投资,也不谈基金的投资思路了,而是谈T+O以及权证的赚钱效应,在这样的背景下,股票的吸引力日益下降,沪深两市近期的地量成交便是明证。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记者金计)昨日9时,体彩“七星彩”第05131期500万大奖得主荆州彩民陈先生(化姓)现身省体彩中心领走了大奖。

            陈先生彩龄已有3年多,但此前只中过一些小奖。记者有意询问:“您记不记得05131期中奖号为多少?”陈先生立马笑答:“2141389。我买这7个数都快两年了,当然记得。”

            他告诉记者,他是个球迷,买彩票时偏爱“足彩”和“七星彩”。说到本次中奖号码,他回忆称,约2年前一次偶然买彩票,自己用机选选出了“2141389”这组数字,当时并未中奖。“我很少研究彩票数字,也懒得换号,此后就坚持每期买这注号码,再选些其它的,每次最多花40-50元钱。”

            11月9日早上,陈先生习惯性地看当天《楚天都市报》上的体彩中奖公告,当看到“2141389”这几个熟悉的数字时,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呵呵,本来只当买彩票是个业余爱好,没想到会中大奖。”陈先生语气平静。

            索尼的HC1E不是全球最小的数码摄像机,但却毋容置疑地是全球最小的高清数码摄像机,这款可以进行高清晰度视频拍摄的民用小型DV产品,采用的是新开发的1/3英寸、297万像素的单CMOS感应器,主体的重量大约为680克,非常适合普通家庭外出旅游拍摄时随身携带。

            不过白璧微瑕,HC1这款机器本身的发热量比较突出,12.3万像素的触摸式LCD屏幕的分辨率未免有些偏低,而且虽然所采用的CMOS尺寸不小,可是在低照度下的拍摄效果却显得比同尺寸的CCD影像感应器稍差了一些。

            记者14日从澳大利亚佩斯市得到证实,东京瓦斯已与GORGON项目的最大股东雪佛龙公司签订了一个为期25年LNG供气协议合同,从2010年开始,每年从澳洲进口120万吨液化天然气(LNG),以满足日本对LNG消费增长的需求。

            西澳大利亚州一向以资源富有著称,其中天然气储量名列全球前十位,占7%。GORGON项目就建在此地。

            据悉,在东京瓦斯尚未染指此项目前,中国海油及其旗下的中海油就挥师来到西澳大利亚州,与GORGON项目持有者进行积极斡旋,力争在获取气源的同时,能够像此前运作西北大陆架(NWS)项目一样再次拿到上游开发的权益。而更重要的是使该项目成为以供应中国为基础的项目,从而使中国对这个澳大利亚最大的LNG项目拥有优先权。

            GORGON项目一期将建有两条LNG生产线,每条产能为500万吨,由三家国际石油巨头共同持有,其中壳牌和艾克森美孚各占25%股权,雪佛龙占50%股权。

            记者注意到,2003年10月,中海油掌门人傅成玉总经理随中国领导人出访澳洲时,在当地与GORGON项目合作方签署了一个为期25年购买总计1亿吨液化天然气的意向协议,合同金额高达210亿美元。据悉,中海油为此将获得GORGON项目1/8的权益。

            此后两年,GORGON项目的续谈一直未果。而有关雪佛龙不肯让步、日本趁火打劫的消息,则不断被中外媒体见诸报端。而此番东京瓦斯率先签约一事浮出水面后,业界似乎有了一致的说法———雪佛龙再次打击中海油。

            雪佛龙打击也罢,没有打击也罢,在这里可以先放下不论。记者倒是认为,在过去的两三年,中国沿海地区虽然出现了近20个新的LNG项目,但尚未在全球签约新的LNG气源,而在此期间日本、韩国、美国以及中国台湾却都分别获得了新的LNG气源。看起来时下中国遵循的包括“以市场换资源”的LNG运作政策和相关模式值得商榷。

            2006年在中国可被称之为液化天然气年。因为国内第一个LNG项目在广东正式投入运行,并首次使用来自澳大利亚NWS项目提供的气源。而先前中海油以3.2亿美元购买西北大陆架项目上游储量约5%的权益堪称全球LNG收购案的最佳典范。

            NWS项目股东包括壳牌、BP、雪佛龙、三菱三井、伍德赛和必和必拓等6家企业。按照协议,中海油从与NWS项目股东组成新的名为中国LNG合营项目,负责向广东项目供气,其中中海油拥有25%的股权、NWS的6家股东各占12.5%股权。这使中海油获得了相当于NWS项目5.3%的油气资源。至少取得约11000亿立方米天然气储量,而取得的天然气份额及相关液体相当于2.10亿桶油当量左右。此外拥有NWS项目内合资实体———中国液化天然气合资企业25%的股权,获得特定生产许可证、租赁所有权及勘探许可证大约5.3%的权益。

            据悉,目前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LNG买家,LNG来自8个国家的十几个项目。近年来油价高涨,而NWS项目LNG到日本的价格始终低于日本平均到岸价,与最高价格之差有时超过每百万英热单位2美元。所以日本自然很不愿意看到如此项目的相当一部分气源被中国买去。

            而在当时,尽管东京瓦斯有着特殊的身份———既是NWS项目的股东又是NWS项目的第一大买家,但也只能够忍气吞声看着中海油先拿到气源再拿走股权。记者以为,当时由于日本经济尚未复苏,LNG需求还未增长,使其最终无力阻止NWS项目与中海油的成交。

            时间飞逝。从2002年到2005年,日本经济大面积复苏,出现对LNG新的需求和对其传统供气方印尼的担心且把印尼到期的合同转向它国;而更为关键的是美国的大量杀入,加速改变了全球LNG市场的走向。

            转眼间,LNG从地区市场裂变为全球市场,从买方市场改变为卖方市场。而在买方市场,以买方购买者选择供应商卖方为主;而在卖方市场,以供应商卖方选择购买者买方为主,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而当国际LNG市场由买方转为卖方时,必须相应作出符合卖方市场的策略。

            此次日本一举拿下GORGON项目,海外媒体评论指出,赢在于东京瓦斯是用市场价格来购买,输在于中海油只是尝试市场价格。据海外媒体披露,日本出价7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中国出价4美元/百万英热单位。而此当时,国际美国期货市场天然气价格飙升为12至14美元/百万英热单位。

            对于出价是否合理,记者不敢妄加评断。因为决定企业出价尚有不少制约与影响的因素。在日本,目前经营LNG项目的企业皆是液化天然气的最大的、直接的用户,如东京电力、日本瓦斯。而在韩国情况也是类似,即像韩国燃气、韩国瓦斯。而中国则是三大石油公司,购进LNG前后都需要寻找下家。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一个油气勘探和开发公司,其主要的收益自然来自上游油气开发而非下游类似LNG接收站之类的项目。但问题关键在于中国海油及中海油不应该由于广东项目的成功反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错过了扩大战果的机会,使之原已基本到手的GORGON项目落入日本囊中。在卖方市场的格局下,必须以先获取更快更多的气源为上上策。

            就中国在GORGON项目的进展情况,记者14日致电中国海油及中海油。有关人士表示,谈判尚未终止。而记者从澳大利亚能源评论网获悉:目前GORGON项目中,壳牌已将250万吨售给美国,埃克森美孚又将250万吨售给印尼,而印度有望年底前签约每年进口250万吨,加上雪佛龙这次卖给日本的120万吨,整个1000万吨的产能已所剩寥寥无几。

            时下,中国正在大面积启动并建设LNG项目。无疑,对新气源的寻求已迫在眉睫。但目前除广东LNG项目一期已落实气源外,其它项目均未谈妥气源已是不争的事实。2002年我们有幸走在国际LNG市场的最前列,但现在在落实LNG资源方面反而滞后于其它LNG消费国,这足以使我们重新认真考虑相关政策和模式。

            试想,若我们再不改变原有的海外寻找油气的方略,一味刻舟求剑,接下来,福建、河北、浙江、上海、江苏、山东、天津、辽宁、广西的气源,谁能填补?

            武汉大学教授邹恒甫最近对经济学家的严厉批判,令“江湖”风云再起,他不但把一些声名远播的学者拉下马,更把企业家们听来鼎鼎大名的张维迎也打上“九流”的烙印。

            “林海张杨,三纲五常,李白杜甫、国富国强……”这是邹恒甫为经济学家们送上的名号。这些浪漫的名号背后的故事令人深思:中国经济学界确实需要“大侠”,而不是大款。

            这几年,“大款式”经济学者越来越多:第一类是荒芜给学生授业之职责,借着大学的牌子到处搞课题,当个体户;第二类是跑到企业当独董,借着经济学家名头讲话,甚至为利益团体代言;第三类是走穴式,到外地的中小企业挣讲课费和顾问费。

            只有大款没有“大侠”,所以最近经济学“江湖”遭遇信任危机也就不奇怪了。

            江湖应该造就和推崇大侠,既然拥有高于常人的武艺,却为何多是大侠缺位、大款当道?缺少江湖规矩可能是关键所在。

            比如,能不能立一个规矩,让经济学家在“说话”之前,必须表明自己食谁之禄、忠谁之事,做到一清二白?

            在国外的经济学院,就有所谓“不给工资的休假”制度,休假后想要转行的学者可以决定是否回来。基辛格任哈佛副教授时,就曾请假两年担任总统安全顾问,两年后他选择了辞职。而他在两年假期中所说的话,当然是以总统安全顾问的身份。

            所以说,想做行侠仗义的大侠可以,想做名利双收的大款也行,只不过大侠若想从政从商,就必须放弃大侠的名头,换个身份来说话,而且还要让听者明白。

            事实上,目前充满经济学大款的中国土壤本来是适合于培养“大侠”的。发展中的中国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型问题,这正是经济学理论的实验场,无论是国企改革问题,还是“三农”问题,经济理论上的突破很可能成为中国经济保持长期快速增长的推动力,就好像当年市场经济理论的引入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一样。

            从这个意义上讲,已练得一身武艺的大款们想成为大侠并没有登天之难,借武侠大家金庸的话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而已”。

            上周,有两家大众媒体曝出芯片制造的龙头企业英特尔公司向国内电脑厂商抛售改装后的处理器芯片,而据消息的最初来源,某网络媒体的技术人员指这种“造假”芯片的“设计缺陷”有可能导致CPU在使用中毁损。

            英特尔中国公司于事发第二日发表声明,对“涉嫌造假移动CPU”一事作出“完全不属实”的强硬表态。

            然后,一周过后,该事件不仅没有就此平息,反而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内情,被曝出使用改装CPU的笔记本公司对该芯片是否购自英特尔指定代理商的问题“出尔反尔”,反口称从未接受过任何媒体采访;日前,一位参与政府大宗采购的行业人士向记者透露了更惊人的消息:“厂商把国外报废的整机翻修后卖给政府和行业是早有的事,买卖双方都有默契,但这种行为出现在消费类市场上,却是第一次听说。”

            而更多的业内人士均以“使用改装CPU是公开的秘密”或是“这个行业水太深”为由,拒绝透露更多的详情,经艰苦调查,本报记者发现了有关“改装cpu”事件的更多疑点。

            “国外报废了的整机被翻修后被卖到政府部门,是早就有的事。但是这种问题出现在消费类市场上,却是第一次听说。”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如果你发现有的政府大宗采购,产品是用的国内已经停产的机型,大部分就是用的国外翻修货”,而有资格参与这些竞标活动的,都是一些“著名”的厂商。“购买双方是有默契的”,“你想啊,都停产的机型,那么大的量,从哪来?当然都是厂商行为。”但对于在翻修过程中,究竟只有厂家、代工厂的参与还是包括了上游企业的“协助”,其表示并不清楚制造细节。

            “利润当然比你想像的多得多,因为那些机器在国外已经报废了。但拿回中国市场,却充作新机卖。”该人士表示,一般而言,这样畸型的“产品”只会出现在行业客户中,“特别是政府部门”,却极少会流入消费类市场。“我们所接触的采购单位,对于IT的预算都很大,公家的机器,出了故障谁会认真在意到底是机器的问题,还是使用不当,只要关系打得好,过上一年半载,这批翻修机就会被淘汰,所以从来也没有出过问题。”

            责编: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 Copyright © 1997-2017 by http://www.shengqica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